3003新葡官方网站-主頁欢迎您

学院首页 视频江职 图片江职

《雷雨》:伟大悲观主义者的杰作

2014-09-28

25日上午,由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筹委会、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曹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潜江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会上,我校中文教研室杨生国教授作了题为“《雷雨》:伟大悲观主义者的杰作”的发言。下面是其发言摘要:

八十多年前,曹禺究竟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去创作《雷雨》的,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再次走进《雷雨》,走进他为了回答受众提出的许多问题而作的“序”。

序言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他心灵运动的真实轨迹,对自我个性心理的剖析与坦诚告白,对人类自身生活特征的分析与解读,对宇宙本质的看法也可以说是曹禺的世界观等等。他创作时,完全沉浸在一种悲观主义的情绪之中,沉浸在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推动之中。现实的袭扰、摧折,使得这位年轻人的心里产生了分离的挣扎和莫名的痛苦。

《雷雨》以悲剧的形式,深刻地揭示出人性中潜藏的不可言喻的矛盾纠葛与冲突,恰切地表现出作者对人性深层次的展示、剖析与梳理,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带给受众对人性、人生和人心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曹禺创作了悲剧。当然,创作悲剧的不一定是悲观主义者,但我相信,当时的曹禺一定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在《雷雨》这部作品中,作者满怀高贵而圣洁的同情心刻画了他所喜爱的人物,可以说他的情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了尽情的迸发和燃烧。比如他花大量的篇幅表白了自己怎样刻画蘩漪这个人物的心迹与情感态度,他爱着这样一个人物,他怜悯和尊敬着他心中最“雷雨的”人。

曹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所表达的观念与之前的悲观主义作家们和思想家们的观念有着严格的区分,这就是回归人性本身。曹禺带着极其悲观的情绪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对人性罪恶的一面采用的是深刻否定与严肃批判的态度,虽然他说“我不想攻击什么或匡正什么”,这正好说明他站在一个谁也不能企及的哲理高度去分析人类在生存中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甚至罪恶。

总而言之,曹禺在无穷的迷茫中,在“蛮性的遗留”中,在高贵的悲观主义情绪表现中,寻找失落了的世界幻想和心灵照明,歌唱着未来的人性曙光,为人类的终极归宿构建着一个理想的精神巢穴。

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潜江市师范路16号| 邮编:433100 | 电话:0728-6247241

CopyRight © 2004-2011  3003新葡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
XML 地图